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2-09-14 08:40:4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周口慈善爱心粥屋的那些人和事儿

  

爱心粥屋志愿者在分餐

        开栏的话

  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城市的文明底色。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大美的城市。这温度就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所汇聚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一大批志愿者团队和个人挺身担责,通过创新各种特色志愿项目,积极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事业中。“积沙成塔”所汇聚的文明力量,正在不断推进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好。

  即日起,本版陆续推出“志愿者风采”系列报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团队和个人,通过他们的志愿服务之路,展示我市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

  繁忙黎明 紧张备餐

  9月6日早上3点半,川汇区药械厂退休工人吴新民准时醒来。喝下一杯凉白开,服下两片降压药,简单洗漱后,他骑车到离家不远的文昌大道爱心粥屋煮粥。

  4点多,能盛近300碗粥的大锅里水汽升腾,吴新民把火调小了些——文火慢煮,大锅粥才有醇厚黏稠的味道。

  5点,贾玉振、邵经歌、程素琴准时赶来备菜。葱姜切丝,冬瓜切片,热油炝锅,依次倒入香料、葱姜丝、水发木耳、冬瓜片、人造肉,大锅菜的香气弥漫。

  5点半,其他7名志愿者陆续赶来,准备分餐。粥屋前,环卫工人、周边贫困老人慢慢聚集,这一天,有130多人前来就餐。

  将近6点,志愿者常虹指挥人员排队领餐,队伍秩序井然。身强力壮的邵经歌健步如飞,来回端运粥、菜,几位女志愿者一字排开,打粥、盛菜、发馒头,配合默契,行云流水,早餐很快分完。

  领过餐,环卫工人各自骑向工作点,受疫情影响,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聚餐,而是带到工作点去吃。“又能吃到热菜热汤了,我们很高兴。”环卫工人张师傅说。疫情期间,爱心粥屋几度停运,他们非常怀念有免费热粥、热菜供应的早上,这几乎是他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6点半,一番清洗后,粥屋落锁,志愿者散去。贾玉振是川汇区某局工作人员,周口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他要值早7点半的志愿岗;常虹要去学校上班,今天有课;有人去张罗自家的门店生意;有人送孙子孙女去上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晨风吹过,那一阵繁忙似乎了无影踪,但是寒来暑往、风霜雨雪,这座城市已经记取了他们的容颜——周口慈善爱心粥屋志愿服务队。

  凡人小善 五年不辍

  2017年,太康县爱心粥屋的善举已经闻名全国,范可(周口慈善爱心粥屋现任秘书长)带着朋友十几人来到太康县,为爱心粥屋捐款捐菜,准备做一次志愿者。

  那是暮春,早上6点钟,粥屋前围坐了200多位环卫工人及弱势群体,志愿者把做好的粥、菜端上桌,脚步轻盈,服务细致入微;就餐者感恩而坦然,餐后把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施与者与受施者,笑容温暖纯净,涤荡着周口志愿者的心灵。“太震撼了,太感动了,周口中心城区的环卫工人更多,我们也能创建类似的爱心粥屋。”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

  太康爱心粥屋志愿者知道他们的想法后,提醒说,这是个细水长流的善事,你们有长期志愿服务的思想准备吗?如果筹不到足够善款,需要个人垫钱,你们能支撑多久呢?

  范可一行深入探讨,自认有时间、有余力、有资源去帮助别人,周口爱心粥屋一定能做起来。“如果不去尝试,我们会很遗憾。”志愿者们达成一致意见。

  首先是善款筹集。他们建起爱心粥屋志愿者群,发动各自亲友加入,亲友团很给力,纷纷捐款捐物,爱心粥屋很快筹得第一笔善款。志愿者们在八一大道北花园附近租了1间门面房,买来厨具、餐桌、食材,一家地产公司还赞助了上百套餐具。万事俱备。当年7月19日,爱心粥屋正式开张了,第一天就有上百名环卫工人来就餐。以后人数越来越多,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流浪人员也来就餐,他们一概不拒。2018年,爱心粥屋在沙南开了一家分店,服务更多的弱势群体。两个粥屋,最高峰时一天迎来500多位就餐者。

  “粥屋能够顺利运营,志愿者的无私捐献很关键。”爱心粥屋发起者之一邓文英说,他们总共组建了5个爱心红包群,群友达到700多人,爱心粥屋运营所需的费用,大多数是志愿者捐赠出来的。他们从来不在群里劝捐,捐赠全凭心意,一般在1元到10元之间,积沙成塔,涓滴爱心支撑起爱心粥屋。经济富裕的志愿者,家里遇到喜事,就包粥一天或数天。包一天粥的费用以前需要300元,随着就餐人数增加,现在包粥一天要500元。一位不愿透露的志愿者在自家晚辈结婚时,捐赠6000元,创下包粥最高纪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有包粥发生,群里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息,大家纷纷向包粥人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社会捐赠常常不期而至,近年来送米、面、油、菜的单位和个人日见增多。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爱心粥屋得到更多应援,走得更远。

  “当然也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及慈善机构的支持与监督。”范可说,“上级部门提供了很多帮助,也督促着我们规范运营,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慎始敬终,把这份爱心持续传递下去。”

  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对于爱心粥屋同样至关重要。爱心粥屋一周营业6天(周日歇业),把它运营好,需要持久的热情、绵长的耐力。时间考验着世间一切,包括爱心。一些志愿者,因为种种原因,慢慢淡出团队,这都可以理解,爱心不应该成为他们的负担,只要为爱心粥屋作过贡献,他们都值得感谢。令人欣慰的是,更多的新人不断加入,志愿者团队一直在壮大。

  沙南沙北两个粥屋,每个粥屋每天需要十多名志愿者,负责采购、熬粥、煮菜、分餐、清扫、清洗工作。每天早晨最晚5点半,志愿者就要到位,20多位铁杆志愿者成为服务的主力军。

  刘二海、喻萍、吴新民等志愿者,每次值勤都在早上4点准时赶到,生火煮粥,尤其是冬天的早晨,十分难得;

  车国防、贾玉振、苑述光、孙晓丽等志愿者擅长厨艺,一周值勤少则两三天,多则全周无休;

  爱心粥屋宣传委员彭艳是一家养发馆的老板,生意很忙,每天都要抽出大量时间,整理文字、图片,做出视频,及时播报;

  舞韵舞蹈团团长刘文红带着团里姐妹,每周六在沙南粥屋值守,还经常捐菜捐物;

  ……

  都不过是凡人小善,但是乘以时间的系数,5年逶迤走来,这份爱心,厚重如山。

  米粒之花 牡丹之艳

  “一开始是爱心,到后来就变成了责任。”邓文英说,爱心粥屋坚持这么久,有赖于每个志愿者的精心维护,把这张公益名片越擦越亮。

  5个爱心红包群都有一名记账员,她们每天晚上都要仔细统计一笔笔捐款,及时公布收支明细,把每一分善款的去向交代得清清楚楚。魏亚丽、石玉清两位大姐不仅是勤勉的志愿者,还是大家信赖的记账员,她们说:“信息透明了,大家捐款心里也就敞亮了,爱心粥屋永远都是明白账。”

  今年8月,文昌大道一家属院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爱心粥屋受到波及,被迫停运。9月初重启时,志愿者们发现,以前存放的大米生了虫子,“虫子不多,放在自己家,淘洗一下,将就着也能吃,但是面向社会供餐,不能有一点含糊。”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倒掉旧米,买进新米。

  他们的慈善脚步还走出爱心粥屋,为周口马拉松、省运会、残运会等大型赛事提供志愿服务,熬制的姜茶广受好评;持续参加“金秋助学”“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贫困大学生捐款;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派出多支队伍义务打扫卫生……在周口众多公益组织里,爱心粥屋的活跃度极高。

  发生在今年6月的那次搬家经历,让志愿者们深深感受到,他们不仅是在服务他人,做公益也成为他们的精神依托,爱心粥屋在他们心里的分量,很重!

  北花园就餐点是爱心粥屋的起点,坚持了近5年。今年6月9日,粥屋拆迁,他们被迫搬家。搬家那一天,志愿者来了很多,手拉肩扛,有说有笑,但是眷恋与不舍都在脸上写着。落上门锁,邓文英悄然落泪,大家寂寂无声。彭艳在每日播报里写道:两扇门,一把锁,带着1825个黎明,永久封存!

  怎能忘记旧日欢乐时光,辛勤付出,甘之如饴。他们常以苔花自喻: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他们很快在文昌大道找到了新房子,位置更好,服务更便利,当然租金也贵了一些。疫情平缓,粥屋重启,一切都回到他们熟悉的节奏。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这一碗粥的温暖,还在散发!(记者 徐启峰 文/图)

责任编辑:王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