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是移风易俗的主力军,更应该做到孝敬老人、关心老人,抵制高价彩礼,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近日,观看“万物清明 共创文明”项城市移风易俗小剧场演出后,项城市光武街道的志愿者闫思旭说道。
近年来,项城市聚焦群众需求,把文明实践品牌化,特别是围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乡村行”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活动,真正让文明之风吹遍城乡每一个角落,走出了一条“项城文明实践路径”。
小表演折射“大民生”,小舞台演绎“新风尚”。在中国传统节日,项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认真谋划“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义写春联进万家送万福”“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赏民俗逛庙会”“元宵民俗艺术展”“清明祭英烈”等文明实践活动。演出现场,有朗朗上口的快板《高价彩礼不能要》《夸夸咱们的大项城》,还有《朝阳沟》《穆桂英挂帅》《小二黑结婚》等经典戏曲,将孝道文化、婚丧嫁娶新风尚等融入剧情,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演出既接地气又聚人心,既陶冶情操又提振精神,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尚悄然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文明实践乡村行”活动是整合项城市市直单位资源力量,下沉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策划的一批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文明实践活动。项城市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活动,送理论、送健康、送保健知识;项城市科协开展的“科普进校园”“科技服务到田头”活动,让科普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项城市文广旅游局开展的“文艺走基层”“文化合作社大赛”,项城市委宣传部开展的“唢呐大赛”“旗袍艺术大赛”“非遗宣传展”等文明实践活动,给群众带去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2024年以来,项城市共开展移风易俗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6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80万余人次。
移风易俗,既要破除陈规陋习,更要树立新风正气。项城市积极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共谱文明乡风新篇章。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的“‘理’响项城”文明实践项目,已吸引120余位干部参与,以微故事的方式传播正能量,让党的创新理论、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花儿润童心”文明实践项目,女性科级干部率先垂范,以合唱和诵读的形式,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校,带头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融媒体中心的“大梅戏台”和蓝天救援公益组织的“莲花落文明风尚共说唱”文明实践项目结合项城民俗创作现代剧,举办移风易俗小剧场,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项城市21个镇(街道)构建“一约四会”制度架构,501个村(居)制定《红白理事会工作纪律》,作为规范村民行为和实现村民自治的有力抓手。全市501个村(居)均成立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服务队,依托文明实践广场、孝善大食堂等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光武街道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服务队在“文明大集市 艺展新风采”文明实践活动中,自编自演快板、情景剧、现代剧,宣传文明乡风,潜移默化地将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王明口镇文明实践所“借力”《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微宣讲,让村民深刻了解陈规陋习的危害性,推动文明新风尚融入群众生活;贾岭镇金鸡岭宣讲团立足本土特色,群众自发参与“文明新风共说唱”等一系列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丁集镇东街村、新桥镇林庄村依托乡村大食堂开展“情聚‘百叟宴’温暖老人心”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更营造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氛围。
如今在项城的大街小巷、村落田野间,一个个文明实践品牌如熠熠生辉的“金招牌”,以春风化雨之势浸润人心,悄然孕育出文明新风尚,这些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不仅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调味剂”,更化作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卫杰 靳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