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清:54年传播雷锋精神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2-28 08:24:46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我今年73岁,自1971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至今已有54年。我平时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只有一个爱好:画雷锋、讲雷锋、做雷锋。”2月22日,在鹿邑县贾滩镇高庄村,记者见到被誉为“雷锋精神传承人”的孙永清时,他这样对记者说。

  孙永清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几十年,多次获得中央(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其事迹被10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用人生诠释雷锋精神

  “鹿邑是老子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我1952年3月出生,是唱着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孙永清说。

  1971年,19岁的孙永清登上了村学校的三尺讲台。

  孙永清对记者说:“最初,我根据少年儿童爱看图画、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业余时间自办雷锋故事流动展览。没想到这一干,就是54年。”

  1971年9月,孙永清着手创作第一本雷锋事迹宣传画集。创作画集需要较高的绘画水平,他利用周末时间,前往离家15公里外的鹿邑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商丘、亳州等地,向美术老师虚心求教。没有资料,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远赴雷锋家乡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搜集资料。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创作出了60幅反映雷锋事迹的宣传画,画作讲述了雷锋从出生到牺牲22年的感人事迹。”孙永清说。

  为激发青少年学习雷锋精神的兴趣,孙永清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为纪念雷锋牺牲50周年,2011年,孙永清创作了第四本画集,画集表现形式也由以前的“手摇式”变成了“遥控式”。他把雷锋故事绘制成一幅幅画,连成30米长的画卷,然后把画卷缠绕在上下两个转动轴上,镶嵌在一个木框里,转动轴一头安装了遥控装置,他提前录制好解说词。

  孙永清说:“我在宣讲时,只要手持遥控器轻轻一按,雷锋一生的感人事迹就像放电影一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被大家誉为‘洋电影’。”

  光阴荏苒,老画破旧了,孙永清就画新的;画集也由黑白画变成了彩画,由“手摇式”变成了“遥控式”;宣传范围由本校、本乡、本县、本市扩大到全省各地。

  用奉献书写雷锋精神

  “榜样教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育人工程,用雷锋精神教育影响一代代青少年,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是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才有了我54年来坚持画雷锋、讲雷锋、做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动力和信心。”孙永清说。

  为更方便、更形象地宣传雷锋精神,孙永清不断创新钻研,对雷锋故事巡展宣传画、雷锋故事专题片等进行了数次改编、完善、充实,运用多种有效的宣传形式,激发青少年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热情。

  他每到一处,都会运用自己精心准备的独特组合教具进行宣讲:摆放雷锋事迹展板;播放雷锋故事专题片;免费赠送雷锋事迹宣传画集。他运用丰富的宣讲形式,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从1971年至今,我用手中的画笔创作了6本雷锋事迹宣传画集,录制了8部雷锋故事视频专题片,奔赴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总行程约2万公里,到各地中小学开展巡展、宣讲活动2500余场次。”孙永清说。

  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2012年7月,60岁的孙永清退休,多所民办学校有意高薪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退休后,他仍按照以前的习惯,走出家门义务宣讲雷锋事迹。

  “人家聘请你,你就干吧。退休了,别再搞这画展那画展了。小儿子30多岁了还没成家,你不着急吗?”妻子苏爱荣在一旁抱怨。

  “我虽然退休了,但传承、弘扬、传播雷锋精神的志愿服务不能‘退休’。这是我的毕生追求,我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他开导妻子。

  2015年2月,孙永清把自费创作的几十本雷锋事迹宣传画集捐献给了鹿邑县城乡中小学校,还自费2000余元录制了雷锋故事专题片《永远的旗帜》。同年3月5日,该专题片被县文明办上传到鹿邑文明网上,并在鹿邑县电视台播出。

  斗转星移,孙永清从英俊青年变成了白发老人。如今,他依然过着清贫而充实的生活。

  54年来,他创作了一本本雷锋事迹宣传画集,录制了一部部雷锋故事视频专题片,到各地学校、广场、社区传播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开展雷锋事迹宣讲活动,每年要花销万余元,但我从不后悔。虽然我经济上并不富裕,但每当看到一封封全国各地的来信、一代代青少年在雷锋精神鼓舞下茁壮成长时,我心里就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一个富有者。”孙永清说。(记者 侯国防 通讯员 李现理 冯自茹)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