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英:指尖塑乾坤 巧手传匠心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11-11 08:35:1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豫排联赛)周口主场比赛期间,我市文旅部门特意举办的“文旅集市”,让主场变成了展示周口魅力的“移动展厅”。

  “文旅集市”上,“华英面塑”的摊位前参观者络绎不绝。孩子们踮着脚尖,紧盯着案台上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参赛运动员举起手机,忙着围观周口地标“大铁牛”……大家被这些制作精美的面塑作品吸引,纷纷驻足拍照、打卡。

  摊主朱华英已与面塑相伴三十余年。只见她指尖翻飞间,一团普通的彩面,很快便勾勒出狮子灵动的轮廓——这是她让非遗“活”在当下的日常。

  11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川汇区华耀城街道锦华社区的朱华英面塑工作室,探寻她与非遗面塑背后的故事。

  面团里的儿时记忆

  走进华英面塑工作室,阳光洒落在货架上,照亮了琳琅满目的面塑作品:身披铠甲的三国武将怒目圆睁,气势凛然;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毛发根根分明,活灵活现;周口“大铁牛”肌肉线条饱满有力,尽显精气神;仕女裙裾如云,面容秀美如生。

  一搓、一挑、一剪……彩色面团在朱华英灵巧的双手中,不断变换形态,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件件细腻生动的艺术作品。

  她笑着举起手中的黄色面团说:“我对面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门手艺,也是小时候跟着前辈学来的生活技巧。”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以面粉、糯米粉、蜂蜜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通过手工捏塑,塑造出花、鸟、鱼、虫、景物、器物等形象的传统手工作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与面塑结缘,朱华英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小时候过年,奶奶总在灶台前捏枣花馍,有鱼形的、兔形的,蒸好后我根本舍不得吃,总是揣在怀里当宝贝。”回忆起童年往事,朱华英眼里泛出泪花,满是温柔。

  1979年,朱华英出生于淮阳冯塘的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特别喜欢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捏泥人,后来试着把面当成‘泥’来用,才发现这小小面团里,竟能捏出一辈子的念想。”她说道。

  长大后,早年外出打工的经历,让朱华英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在外地的时候,我总想起老家的面塑,想家了就自己捏个面人看看,心里顿时就暖和了。”2016年,朱华英决定返乡发展,后拜师面塑艺人王恩素,专攻人物面塑制作。后来,她成为一些学校的艺术顾问,向年轻的学生们传授面塑技艺。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怕自己讲不好,但看到孩子们盯着面团充满好奇的眼神时,我就知道,这事儿必须坚持下去。”她希望自己播下的面塑艺术的种子,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让老手艺跟上新时代

  在工作室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中国画线描》《百兽画谱》等书籍。生活中,朱华英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她不断吸收绘画、彩塑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融入面塑创作,持续精进面塑工艺。

  最近,朱华英正在制作客户定制的“全家福”面塑。她取出不同颜色的面团,严格遵循“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传统技法:先仔细捏出人物的大致轮廓,再用细竹刀细细刻画出衣服的褶皱,最后用黑色面团搓成细条,小心翼翼地粘在人物头上当作“头发”——一个形象逼真的人物面塑就此成型。

  “以前的面塑容易开裂,也不好保存,我反复试验很多次,在面团里加入能防腐、防裂的特种材料,现在作品能保存好多年。”她指着架子上的面塑作品,向记者介绍道。

  面塑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学问。

  朱华英拿起案台上的人物半成品说:“塑造少年形象时,腰要挺直,但不能太僵硬,要透出少年的朝气;捏军礼造型时,手臂的角度要精准,人物的眼神更要明亮有神,得让看到的人一眼就能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潜心钻研多年,朱华英的付出终有收获:2018年,“华英面塑”被列为淮阳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朱华英成为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也被认定为“淮阳礼物”“陈州特产”;2019年,在第十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她的面塑作品荣获优秀奖;2020年,作品在周口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评选活动中摘得金奖;2021年,作品《守卫边疆》成功入选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2022年,作品《老少颂党恩·喜迎二十大》入选全国面塑艺术创作展……

  她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如今,她创作的面塑作品已跳出传统框架,更贴合现代审美。年轻人喜欢卡通人物,她就捏哪吒、孙悟空等卡通形象。

  “我还想把周口的伏羲文化、太昊陵元素融入面塑,比如塑造‘伏羲画卦’的场景,让周口的面塑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标识,被更多人看见。”谈及未来的创作方向,朱华英自信地说。

  传承面塑技艺不停歇

  “为了让我更好传承、教授非遗技艺,川汇区华耀城街道锦华社区为我提供了一间工作室,这让我更有信心把面塑这门技艺传承好。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教大家学习制作面塑,看着大家认真的样子,我打心底里高兴。”朱华英说道。

  凭借在面塑领域的出色表现,2024年5月,朱华英被授予“周口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近年来,朱华英经常获邀到中小学校传授非遗面塑技艺,她还积极参加民间工艺传承创新基地举办的各类活动,尽全力推广非遗面塑技艺。

  在周口师范学院举办的2024届“设计淮阳”毕业设计展暨第七届创意集市上,她的面塑作品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学生们围着她,纷纷请教面塑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方法。朱华英拿出自己制作的面塑作品说:“传统不是‘老古董’,只有和现代设计结合,才能走得更远、传得更广,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去年,朱华英被聘为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课程导师。“这本聘书,对我来说不仅是荣誉和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朱华英指着聘书告诉记者。

  “对于热爱面塑技艺的困境家庭孩子或残障人士,我愿意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我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到更多人拿起面团,把这门非遗技艺传下去,让指尖上的艺术永远有温度、有活力。”朱华英表示,她会继续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华英面塑”成为周口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记者 王吉城 刘华志 )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