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华:一把剪刀剪出金色华年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4-22 08:32:2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无论走到哪里,刘秀华的坤包里都带着一把剪刀。她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一把小巧玲珑的剪刀,在她手里有着无穷“魔力”。

  “来,我给你们变个戏法。”最近,她应邀到郑州轻工业大学为外国留学生讲授剪纸课。她拿起一张红色宣纸,折了几折,右手运剪,左手转动,碎红悉索落下。5分钟后,折纸打开,一幅《花开富贵》跃然眼前——8片牡丹花瓣舒展,连花蕊也纤毫毕现。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对外国人来说,这确实是难得一见的“魔法”。

  一把剪刀闯天下

  刘秀华从小就会剪纸。以前逢年过节,妈妈都会教她剪窗花、“福”字。她学得很快、悟性极高,不仅会剪传统式样,还别出心裁地剪出各种花和动物,皆有模有样。剪刀在她手里仿佛活了一样,街坊邻居见了都会夸赞:“这丫头,手真巧!”

  上高中时,她开始学习绘画;上大学学视觉设计专业,一直用文化滋养着剪纸,但当时这只是爱好——剪纸并非养家糊口的技能。

  2015年,大学毕业后一年,刘秀华从外地返回老家淮阳创业。她办起艺术培训学校,亲自教授剪纸课,深受学生欢迎。她的剪纸作品通过学生及家长口碑相传,慢慢有了销路。

  2017年,刘秀华参加河南省第一届剪纸大赛,只身赴郑。参赛者多为鬓角染霜的老艺人,剪刀、刻刀、刻板一应俱全。年轻靓丽的刘秀华登台落座,一位评委疑惑道:“那个小姑娘,你确定是来参赛的吗?工具备齐了吗?”刘秀华亮出剪刀:“有它就够了。”

  比赛开始,其他选手又剪又刻,埋头奋进;刘秀华却用最传统的手法,几分钟剪出一幅《鱼戏莲间》,线条灵动、构图精巧。46位选手的作品汇合后,评委一致认定:第一名,刘秀华!

  这次获奖让刘秀华重新审视职业之路——当一名职业剪纸人,未必没有前途。回家后,她关掉艺术培训学校,专精剪纸技艺。她潜心创作,用剪刀裁出金色华年,先后获得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个人、中原青年工匠、“羲皇故都淮阳创客”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并被多所中小学校及高校聘为讲师。2024年春节后,刘秀华应邀到加拿大游学,作了多场表演和授课,国外友人对剪纸这一东方国粹赞叹不已,将她的作品抢购一空。

  如今,刘秀华的一幅剪纸“斗方”起步价百元以上,大型作品数千元至万元不等。“私人定制”应接不暇,企业、个人纷至沓来,订单多到做不及。刘秀华真正拿到了一把“金剪子”!

  万物皆可剪

  在很多人看来,剪纸是方寸之间的技艺,题材受限,艺术价值有限。但刘秀华以创作赋予剪纸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更强的艺术张力。

  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

  传统创新:在福、禄、寿、喜、财等传统题材作品中融入新元素与巧思,焕发新活力;

  乡土文化:以淮阳的历史人物、风景建筑、民俗传说为素材,创作伏羲、女娲、太昊陵、龙湖、荷花等主题作品;

  时代热点:她创作的抗疫主题作品《逆行者》,以及结合热门电影《哪吒2》创作的4幅哪吒作品,线上线下好评如潮。

  她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万剪不断:线条连贯流畅,作品玲珑剔透;

  细节入微:人物服饰、动物羽毛、植物枝叶皆刻画细致,如作品《五十六个民族》中各民族服饰特色鲜明;

  风格鲜明:将现代元素融入剪纸,创作立体镂空作品《空灵古韵》,赋予剪纸全新表现力;大幅作品如《伏羲圣迹图》《迎着党旗奔跑》,构图磅礴又不失细腻。

  她还尝试跨界融合,将剪纸技艺与华服设计结合,制作剪纸云肩、披风、胸针等创意作品,展现双重魅力。

  “只要你能想到的,我都能剪出来。”刘秀华自信满满。她在淮阳区明仁路开设秀华剪纸艺术馆,作品琳琅满目、题材风格多样,精微剪法与宏大叙事交织,彰显“万物皆可剪”的底气。

  重剪《五十六个民族》

  今年,刘秀华计划重剪《五十六个民族》。七八年前,她曾创作32米长卷《五十六个民族》,广受赞誉。但如今回看,她坦言“全是毛病”——当时心气高、技艺青涩,人物刻画、服饰处理均有提升空间。

  北京一家高校承诺为刘秀华提供最新款的民族服装,模特选定她自己。刘秀华镜头感极好,曾被称作“剪纸李子柒”,这既是对她非遗造诣的认可,亦有对其优雅气质的赞赏。

  她计划先拍摄定妆照,再据此创作、装裱,全程录制视频发布网络,宣传剪纸艺术。这一创作思路隐约可见李子柒的成功路径——“内容独特+文化输出+个人魅力+制作精良”。前三者刘秀华已具备,她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各位读者,若您有相关资源,可介绍参与,或许能见证一位剪纸“顶流”的崛起!(记者 徐启峰 刘俊涛)

  从乡土女孩到非遗“代言人”,刘秀华以剪刀为笔,剪出传统技艺的现代生命力。她的艺术之路,繁花似锦、一路芬芳!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