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在校园“活”起来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11-18 07:45:01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在淮阳红旗中学,有一方手工社团的小天地,这里不仅有剪刀与红纸的碰撞,更有泥土、彩纸与金丝的华彩共鸣。泥泥狗、衍纸、掐丝珐琅等传统与现代手工艺在此交融,成为一座独特的“非遗”创意工坊。学子们以青春之心触碰千年文脉,用灵巧双手为素质教育写下生动注脚。

  11月14日,记者来到淮阳红旗中学。走进该校手工社团活动室,仿佛步入一个微缩版的“校园文化博览馆”。

  这里展出的一件件学生作品,都展现了淮阳厚重的文化底蕴。剪纸长卷上,巍峨的校门见证成长,挺拔的迎客松展现胸怀,孔子像传承文脉,雷锋像弘扬时代精神。而国家级非遗“泥泥狗”更成为学生们的创意源泉,大家不仅继承传统,更创新推出十二生肖系列“泥泥狗”,让古朴图腾焕发出现代设计感。

  作品的完美呈现,离不开细致的装裱环节。手工社团秉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组织同学们利用木条、卡纸等材料,亲手完成测量、切割、组装全过程。“买来的框子装的是‘商品’,而我们自己做的,才是‘作品’。”一位高二学生自豪地告诉记者。

  团队协作是创作的基石。在手工社团里,心思缜密的同学负责精细剪纸,力气大的同学承担木工装裱,色彩感强的同学主导配色,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的同学负责构思。没有独享的技艺,只有共享的快乐,学生在合作中深刻理解了团队精神。

  手工社团已成为学生们向往的“心灵栖息地”。在这里,课业压力得以释放,创造热情被点燃。“每次完成作品,都特别有成就感。”一位社团成员向记者分享道,“‘泥泥狗’在我们手中‘活’了起来,让我们对文化传承有了真切理解。”

  淮阳红旗中学手工社团的实践证明:当传统文化融入素质教育,便能绽放出绚烂花朵。这间小小的活动室,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孕育未来匠心的“梦工场”。(记者 侯俊豫 )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