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骑手友好社区”导示图、为骑手提供免费饮用水……近日,“党建领航,‘骑’心逐梦”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爱心驿站启动仪式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碧桂园社区举行,标志着我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落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接单在“线上”,脚步行万家。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
在为市民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骑手也面临“进门难、充电难、定位难、休憩难”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周口市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意见》,计划打造提升智能化劳动者驿站40个、司机之家20个,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饮水、充电、报刊书籍阅读等便捷服务;打造10个~20个友好社区、友好街区、友好商圈;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
5月15日,记者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碧桂园社区看到了“骑手友好社区”导示图,上面明确标识有楼栋序号、行走路线等。
离此不远的“骑手友好爱心驿站”标志格外醒目,骑手可以在这里享受免费充电、热饭、饮水等服务。驿站内还配备有爱心医药箱、气筒、修理工具、雨衣等物品,帮助骑手解决突发问题。“在这里,我们渴了有水喝、热了有空调、手机没电了还能免费充电,工作人员对我们笑脸相迎,这些细节很暖心。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京东骑手周伟说。
“‘骑手友好社区’落地碧桂园社区,是我们贯彻落实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的具体实践。我们将以该项工作为抓手,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将骑手团结起来、把合力释放出来,引导骑手发挥作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不断把‘骑手友好’理念传递到城市各个角落、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碧桂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明丽说。
■记者手记
“看得见”的城市温暖
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往往始于破解“最后一百米”的痛点。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外卖骑手围在一起看“骑手友好社区”导示图时发出“以后找楼更方便了”的感慨;看到爱心驿站里一瓶瓶免费饮用水、一根根充电线,甚至一片小小的创可贴,都能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对新就业群体发出的温暖问候。
“注意安全,骑慢点啊!”“好嘞,回头聊。”在碧桂园社区门口,保安与骑手的对话,一样让人暖心。让骑手从进门时就能感受到友好氛围,是“社区友好”的最直接体现。
骑手们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有着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小区哪栋楼的楼道灯不亮了、哪个垃圾桶坏了、哪里的路面破损了……骑手拿手机随手一拍,反映给社区,就能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或许,在这场温暖的双向奔赴中,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将会更加积极地融入这座城市。(记者 姬慧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