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场上铿锵的正步声中,有一群来自周口的军人,他们用汗水和意志铸就“中国排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纪念活动中,这些从红色沃土走来的周口籍军人,传承着抗日名将吉鸿昌等革命先烈的精神血脉,以“百米零误差、毫厘不差”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此刻,战旗猎猎,周口兵用铿锵步伐向世界宣告:胜利之师,从这里出发;强国强军,有周口力量!
将军后人踏正步,一个家族的红色传承
“空军方队……敬礼!”阅兵训练场上,手握钢枪的空军阅兵队员犹如“蓝色钢铁长城”。整齐划一的队列中,一位皮肤黝黑、目光如炬的战士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后人吉家坤。
吉家坤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数月前他带着与爷爷的合影照片,以空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历经烈日灼晒、千次踢腿的严苛训练,将家族传承的红色基因熔铸于每一个标准动作。训练间隙,他曾接受央视采访。面对镜头的他坚定地说:“爷爷嘱托我,一定要发扬吉鸿昌精神,不能给太爷爷丢人。在阅兵训练场上,虽然苦、虽然累,但这点困难和老一辈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作为吉鸿昌将军的后人,吉家坤的话语中彰显着与先烈血脉相连的担当。
吉鸿昌的故乡在河南省扶沟县,至今仍传颂着他的事迹。当地通过“红色课堂”“英烈故事会”等活动,将吉鸿昌“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的誓言和“作官即不许发财”的家训融入教育,激励一代代青年从戎报国。
从刑场上的凛然赴死,到阅兵训练场上的铿锵正步;从“恨不抗日死”的悲壮绝笔,到“强军卫国”的坚定誓言——吉家坤踢出的正步,丈量着家族四代人跨越时空的信仰之路。他的身影,不仅是一个家族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中华儿女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生动写照。正如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里的铭刻:“英雄虽逝,精神永存。”而以吉家坤为代表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正以冲锋姿态朝着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续写着不朽的荣光。
仪仗队退役女兵,再披“战袍”入选阅兵方队
兵民是胜利之本。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来自当年全国主要抗日根据地。抗战烽火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万众一心保家园。阅兵仪式上,由15个省的优秀代表抽组而成、全军唯一全部由女队员组成的民兵方队,以整齐的步伐、昂扬的姿态惊艳亮相,引发关注。在这支英姿飒爽的队伍中,周口太康籍退役女兵李娜杰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她继2019年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后,时隔六年再次站在天安门前。此时,她退役刚刚2年。
李娜杰(左一)正在认真训练。
李娜杰,1997年出生在太康县一个普通家庭。2016年9月,她从家乡考入河南工程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在校期间,她不仅成绩优异,还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当选学校国旗护卫队中队长。正是每次升旗任务中的那份庄重与责任,砥砺出她对那身“橄榄绿”的向往。
2018年9月,李娜杰报名参军,历经严格选拔与刻苦训练后如愿穿上军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2019年,入伍刚满一年的李娜杰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阅兵任务——作为三军仪仗队女兵,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当时既紧张又激动,每天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只为在天安门前展现中国军人的最好状态。”再忆往昔,她的眼中依旧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今年,从现役军人转变为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她,再次披上“战袍”,以民兵方队队员的身份重返阅兵场。接受训练期间,她和其他女民兵一道,以现役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重复着踢正步、练队列的枯燥训练,从未叫苦退缩。
9月3日当天,在李娜杰的家中,她的爷爷奶奶一吃过早饭便守在电视机前,目光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孙女出现的每一个镜头。当看到民兵方队迈着整齐步伐走过天安门时,她的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俺家娜杰从小就坚强,再苦再累都能咬牙扛过来。今天看到她再次参加阅兵,真为她高兴,她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从校园学子到三军仪仗兵,从退役大学生到民兵方队队员,李娜杰用一次次的选择与坚守,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从戎报国无悔军旅,三次“参阅”无限荣光
对于一名军人来说,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能参加一次阅兵就十分不易了,而我市太康籍军人窦惠成,一个有着19年兵龄的老兵,不但参加了2009年国庆阅兵,还参加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如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训练场上,超期服役的窦惠成以空军方阵教练员的身份再次参与阅兵活动。
窦惠成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就有从军报国梦。2006年12月,带着儿时的梦想,窦惠成参军入伍。到部队后,他全身心投入训练,时刻以父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动作都做到精益求精。在部队期间,他和战友多次完成演习演练、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春节过后,自己再次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阅兵训练场。这次,他以教练员的身份和战友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200多天挥汗如雨的训练生活。
窦惠成曾作为队员参加过两次阅兵。这次,他作为空军方阵教练员,负责指导队员的动作节奏和精神风貌。每天清晨,窦惠成总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认真纠正队员的每个动作,反复磨合队形,经常喊口令到声音沙哑。
“这次虽然没能以队员身份走过天安门,但能三次参与阅兵活动,我感到无比光荣和满足。”窦惠成说,“阅兵是国家盛事,每一个岗位都是责任,每一份付出都意义非凡。”
在窦惠成严格带领下,空军方阵的动作日渐精准。队员们说:“窦教练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我们,他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从队员到教练,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阅兵使命的执着与热爱。窦惠成用十九年的青春和三次阅兵的坚守,诠释了一名空军战士的忠诚与担当。(记者 陈永团 通讯员 薛召升 葛锋涛 文/图)